TEL:0898-08980898
MESSAGE客户留言
热线电话:
0898-08980898
首页
关于欧陆娱乐
欧陆注册
欧陆登录
欧陆动态
欧陆资讯
欧陆APP下载
欧陆开户
欧陆代理加盟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欧陆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欧陆动态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赶紧背起来吧!

发布时间:2025-09-23 18:08:53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2.高、中、低纬度划分:60°~90°为 高纬度地区;30°~60°为 中纬度地区;0°~30°为 低纬度地区。

3地球运动方向、周期: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 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约24小时);公转一周是一年(约365天)。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

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6.四季的划分:北半球3、4、5月为 春季,6、7、8月为 夏季,9、10、11 月为 秋季,12、1、2月为 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北温带、南温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在极圈内。

8.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爬山选 缓坡,攀岩选 陡崖;修路选择穿过等高线条数较少的线路;观赏瀑布、修水电站都要选坡度大、高度相差大、有河流流经的地方(如陡崖处);野外宿营要选择等高线稀疏,且离山谷较远的地方。

二、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1.海陆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北半球、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南半球、西半球

3.各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 乌拉尔山脉一乌拉尔河一里海一大高加索山脉一黑海一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 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为 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 令海峡

4板块运动方式: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5.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三、气候与主要气候类型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 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内陆地区气温高于沿海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0.6℃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 ,大陆东岸降水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亚洲

1.位置:绝大部分位于 北半球、东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北、东、南三面分别凝临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2.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广布, 季风气候显著

3.地形:复杂多样,以 高原、山地为主。

4.地势:起伏大, 中部高,四周低

5.河流: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辐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五、东南亚

1.位置:地处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地形、地势: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 北高南低,形成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3.主要河流: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境内称作 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4.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棕油、蕉麻、椰子等。

5.城市、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欧洲西部

1.位置:北临 北冰洋,西临 大西洋,南临 地中海

2.气候与农业:大西洋沿岸的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畜牧业发达,地中海沿岸的 地中海气候区适合葡萄、橄榄等生长。

3旅游资源:挪威的峡湾风光、荷兰的 风车、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法国的 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 威尼斯“水城”等。

撒哈拉以南非洲

1.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接 撒哈拉沙漠,东临 印度洋,西濒 大西洋

2.地形:以 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3.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气候类型以 赤道为中心,呈 南北对称分布。

经济与居民:经济以 单一商品经济为主;居民以 黑色人种为主,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日本

位置: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一些岛屿组成。

2.地形:以 山地、丘陵为主的岛国。

3.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 海洋性特征明显。

4多火山、地震:日本群岛位于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 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著名的活火山。

6.工业分布特点:工业区集中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极地地区

1.海陆分布:北极地区以 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 陆地为主。

2.气候:北极地区气候严寒,降水量高于南极;南极地区气候 酷寒、烈风、干燥,有“冰雪高原”、“风库”和“白色荒漠”之称。

3.动物: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北极熊;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企鹅

4.科考最佳时间:南极地区每年的 11月一次年3月,北极地区每年的 5月一9月

俄罗斯

1.地形、地势:西部以 平原为主,东部多 高原山地,地势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3.资源与工业: 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通过 管道运输大量出口到欧洲和东亚; 重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4交通运输业:欧洲部分铁路密集,以 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铁路稀疏, 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5.城市、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 东欧平原,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欧洲部分,是传统的欧洲国家。 摩尔曼斯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

十一、澳大利亚

1.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大分水岭)。

2.气候:热带面积广大,气候带呈 半环状分布。

3.矿产资源: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4动植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有 袋鼠、考拉(树袋熊)、鸭嘴兽、 鸸鹋、按树、金合欢树等。

5.农牧业: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被称为“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6.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首都 堪培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十二、美国

1.位置: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 大西洋,西濒 太平洋,北接 加拿,南靠 墨西哥及墨西哥湾。

2.地形、地势:美国地形呈 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原和山地( 科迪勒拉山系)、中部平原(中央平原和大平原)、东部山地( 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 东西高,中间低

3.主要河流: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世界第四长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4农业:生产机械化和 地区专业化程度高,如五大湖附近的 乳畜带

5.城市:首都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是 纽约,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是 洛杉矶,“硅谷”位于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部。

十三、巴西

1.地形、地势:以 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 南高北低

2.气候: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农业: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 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被称为“咖啡王国”。

4.人口、人种:人口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人种最显著的特征是 混血种人数量多

5城市、语言:首都是 巴西利亚,第一大城市是圣保罗,通用语言为 萄萄牙语

十四、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1.我国的位置:我国位于 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是一个 海陆兼备的国家;大部分地区位于 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四至点

(1)东至点: 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西至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3)南至点: 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北至点: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3.临的海洋与内海:自北向南逝的海洋依次为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为 琼州海峡和渤海

4.省级行政区域简称

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渝、港澳台。

十五、我国的地形、地势与气候

1.地形: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东部以 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以 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2.地势

(1)特征: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以 昆仑山脉一祁连山脉一横断山脉为界;

第二、三级阶梯以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为界。

3.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除青藏高原外,全国 普遍高温

4.降水

(1)时间分配:降水季节变化大,夏秋降水 ,冬春降水

(2)空间分布: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十六、我国的长江、黄河与自然资源

1.长江

(1)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最终注人 东海

(2)分界点:上中游是湖北 宜昌、中下游是江西 湖口

(3)主要支流: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广的支流)、 汉江(最长的支流)。

(4)美称:长江上游有“水能宝库”之称,中下游有“ 黄金水道”之称。

(5)生态环境

①问题:上游 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有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水污染等。

②治理:上游营建防护林;中下游 退耕还湖、加固江防大堤;人海口处进行水污染防治。

2.黄河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最终注人 渤海

(2)分界点:上中游是内蒙古 河口,中下游是河南郑州 桃花

(3)主要支流:汾河、 (最长的支流)。

(4)生态环境

①问题:上、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段会出现 凌讯现象;下游形成“ 地上河

②治理:在上、中游特别是 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3.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 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不足

4.我国的土地资源

(1)现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小,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2)存在问题: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

5.我国的水资源

(1)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表现为 南丰北缺;时间上表现为 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

(2)解决措施

①兴建 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

②兴建 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三峡水利枢纽。

十七、我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业

1.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1)粮食作物: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长城以南地区)、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区)、 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2)糖料作物: 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及四川盆地)、 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及新疆地区)。

(3)油料作物: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等地区)。

2.工业

(1)整体特点:总体呈现出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

(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多依附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聚在大、中城市

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 航空运输

(2)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 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货物,且距离较远的,一般选择 铁路或水路运输

(4)石油、天然气等液体或固体粉末状货物,选择 管道运输

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1)南北铁路干线: 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一京广线、焦柳线、宝成一成昆线

(2)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一包兰线、陇海一兰新线、沪杭一浙赣一湘黔一贵昆线

十八、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大致与我国 1月0℃等温线重合;大致与我国 800mn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也是 暖温带与亚热带、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与早地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

(1)地形:以 平原和高原为主。

(2)气候:典型的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农业:以 旱作农业为主,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4)工业: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相对缺乏;工业基地主要有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3.南方地区

(1)地形:东部以 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以 高原、盆地为主。

(2)气候:以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气候湿热。

(3)农业:以 水田农业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主要油料作物为 油菜;主要糖料作物为 甘蔗

(4)工业:工业基地主要有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西北地区

(1)地形:以 高原、盆地为主。

(2)自然景观:主要自然特征是 干旱。受 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地表植被 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 灌既农业发展条件: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旦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

(4) 坎儿井:通过地下暗渠输水,能减少水分蒸发,与干早的环境相适应。

(5)环境保护措施: 植树种草,禁止毁林开荒,合理发展畜牧业,适度发展旅游业等。

5.青藏地区

(1)地形:以 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和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2)气候: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高寒,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 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3)高寒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4) 河谷农业:分布在 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涅水谷地,粮食作物以 青稞为主。

(5)旅行必备物品: 防晒霜、太阳镜、氧气袋、羽绒服等(温度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十九、黄土高原

1.范围:东起 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抵 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2.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3.地貌: 地表破碎,沟蛰纵横,形成源、粱、第、川等多种黄土地貌。

4.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有黄土 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被覆盖率低等。

5.治理措施: 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筑坝护坡、退耕还林等。

二十、长江三角洲地区

1.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 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处。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农业:地形平坦,河网密布, 雨热同期,农业耕作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4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上海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二十一、北京市

1.位置:位于 华北平原西北部,背靠燕山,毗邻 天津市河北省

2.地形、地势:地形以 平原、山地为主,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北京地处暖温带,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5旅游景点: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狼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等。

二十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位置: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 南海之滨;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 深圳市相邻;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与 珠海市相邻。

2.经济特点: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世界著名的 自由贸易港,也是 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支柱是 博彩旅游业

3.港澳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港澳为内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内地为港澳提供廉价劳动力、资源、厂房等。

二十三、台湾省

1.位置:北临 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 南海,西隔 台湾海峡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2.地形:以 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震多发; 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3.气候: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多 台风和暴雨。

4.经济:最大的贸易伙伴为 祖国大陆;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

5.城市及人口分布:集中分布在 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6.民族: 汉族占97%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是 高山族

the end

文章来源网络,侵权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