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顺周期_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及逆周期优化路径[修改版]
摘要: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广泛争论:部分学者持全面否定态度指责公允价值会计为金融危机主因;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应理性看待公允价值会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显现出的计量缺陷,并加以改进、完善。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凸显的顺周期效应,并结合主要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几点逆周期优化策略。
关键字: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逆周期优化
始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出流动性过剩、信贷持续增长、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和过度承担风险、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等特征,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成为众矢之的,许多银行家将矛头指向了公允价值会计,指责公允价值无法客观反映资产真实价值,不能有效传递会计信息,加剧了银行业顺周期效应,致使金融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但也不乏公允价值会计拥护者,准则制定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仍坚持认为公允价值更具真实性、及时性,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帮助投资者认清真相,减少了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公允造成的不良后果。本文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指出公允价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能因此否定公允价值持续优势,并进一步提出了逆周期优化策略,如动态减值准备,以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真实性、及时性及相关性优势。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公允价值与财务报表波动性研究
国外学者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hodder,hopkins&wahlen(2003)发现,公允价值所带来的收益波动是净收益的5倍,公允价值收益波动向资本市场传递了银行业的内在风险。barth等(2006)进一步将公允价值导致的财务报表波动性分为三类:计量误差所引起的波动性、经济内在的波动性和混合计量属性所引起的波动性。他们认为,随着公允价值使用的增加,可以减少混合计量所带来的波动性,但同时增加了估计误差所带来的波动性。对于经济内在的波动性,会计只有将经济内在波动性的信息传递给市场参与者,才能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国外文献解释了公允价值会加剧财务报表波动性,并将此波动性进一步分类说明。国内鲜有文献对公允价值与金融风险关联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试图分析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发掘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内在联系,以期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提供改进建议。
(二)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关联性研究
对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角色扮演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仍肯定公允价值的积极作用。laux等(2010)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即使在价格螺旋下降和资产抛售市场中也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公允价值会计是加剧金融危机后果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也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根源在于美国金融监管不足及衍生品投机过度(葛家澍,2009)。但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反对呼声明显高于支持者。tobias&hyun(2008)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实施会产生顺周期效应,进而会导致内生价格波动并放大资产价格波动(plantin,sapra&shin,2008),从而放大了金融危机经济后果,引发危机扩散(khan,2009)。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反对呼声,郑鸣(2009)认为,公允价值制度本身具有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缺陷,并特别指出次贷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顺周期性。本文认为基于公允价值自身的市场特性及特殊计量准则,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凸显出顺周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经济后果,但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来缓释其顺周期效应。
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分析
所谓顺周期效应,指的是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在经济繁荣时加速繁荣,在经济衰退时加速经济下滑的一种作用。依据华尔街银行家的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正发挥着这种效应,即公允价值会计加速了金融工具及资本金价值的下跌并最终引发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确实显现出顺周期效应,这与其自身的市场性及特殊计量原则密不可分,但我们不能就此全盘否定公允价值会计,而是就其凸显出的缺陷,加强逆周期优化,完善这一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准则凸显顺周期性